2005 年3 月26 日
劉德華投資開戲 by Kantorates
影帝名牌化 by 晨曦

劉德華投資開戲

近日得聞劉德華將會為數名新導演投資開戲﹐ 當中包 括黃精甫﹑ 林子聰(是否就是肥仔聰?) 等人﹐ 聽罷當然 感到高興﹐ 新血的衝擊對於香港影壇來說自是好事。 可是卻想到幾個問題﹐ 就是如何選到這班新導演的? 他們將會開拍什麼樣的電影?

關於第一個問題﹐ 相信牽涉人事關係上的因素﹐ 多於編導本身的實力﹐ 所以也沒什麼好談。 反而第二 條問題會比較惹起我的興趣。 環顧近年主流影壇﹐出 產的電影種類其實不多﹐ 不是無厘頭喜劇﹐ 便是警匪 江湖片﹔ 獨立電影界﹐ 玩的最多的不是變態核突便是 同性戀﹐ 真的令人感到納悶﹐ 所以特別希望知道這批 新導演將會拍什麼? 他們能否在保留自己的創意的同 時﹐ 兼顧到主流觀眾的需要﹐ 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既然是主流製作﹐ 對於開拍題材﹐ 除了靠創作人員的 構思外﹐ 我認為不妨作公開的題材招募﹐ 甚至是問卷 調查。 戲拍出來的目的是讓大家欣賞﹐ 最直接的方法﹐ 不正是問觀眾想看什麼? 當然﹐ 觀眾的意見未必全部 管用﹐ 但集思廣益未嘗不是壞事﹐無論建議是好是壞﹐ 總應能在某程度上刺激到創意。 正所謂知己知彼﹐ 如 能更清楚瞭解觀眾的需要﹐ 相信對編導在拍攝上亦 能有佳的把握吧。

熱切期待這批年青導演的作品﹐ 希望他們能拍到所想 的東西﹐ 另最重要的是﹐ 希望他們能夠有足夠時間拍 攝﹐ 因為香港電影界一大缺陷﹐ 就是拍片速度太快﹐ 不要說沒有才華之輩﹐ 就是才氣逼人的導演﹐ 有時亦 不免快刀斬亂麻﹐ 為了趕時間而犧牲了電影質素。 既 然是希望能培養新力軍﹐ 不妨看長線一點﹐ 不要急功 近利﹐ 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吧。

Kantorates

影帝名牌化

在剛過去一個全國性的電影頒獎禮中,方中信憑《旺角黑夜》首奪影帝,擊敗梁朝偉、劉德華等影帝 「老手」。這個消息傳返香港,各大報紙均以「爆冷」作大字標題報導,其實方中信奪影帝,也是一 件對影壇有衝擊力的事。每年的各大電影頒獎禮的男主角獎,基本上傳媒都集中在梁朝偉、劉德華這 些名字上,有他們的名字就稱之為「理所當然」,沒有他們名字就是「意外出局」。

坦白說,看梁朝偉奪影帝,真的看得有點悶,好像每次有他提名,他就一定拿下獎座一樣。先要澄清, 筆者並非懷疑梁朝偉的得獎資格,梁朝偉演技好是公認的,這點沒需要懷疑,相反想關注評審投票的 出發點。以筆者所知,大部分的電影頒獎禮評審,都沒規定必須看過所有候選影片,故自然會出現不 公平現象,梁朝偉這些影帝「名牌」,往往就能從中獲利了。當評審未徹底看畢幾部作品,但要面臨 投票的抉擇時,無疑會選一個他們覺得必定是最好的一個,這些「名牌」往往就是這些遊離票的選擇。 記得近年金像獎的影帝之爭中,往往都是出現兩大熱門爭一獎的情況,而2002年的一屆可算最為激烈, 《無間道》的梁朝偉、劉德華雙雙入圍,而黎明亦憑《三更之回家》入圍,單是這三強已鬥得難分難 解,在《無》梁朝偉當然演得出色,但劉德華的角色難度又較高,角色的難度亦令其演出有所加分, 不過憑《三》入圍的黎明,在片中可算是破格地演得入木三分。不過最後都是梁朝偉勝出,既然三人 都難分高低,何以都是梁朝偉勝出?因為他是梁朝偉!

今次方中信憑《旺角黑夜》首奪影帝,可對眾未有影帝運的男演員,打下一枝強心針。証明評審的眼 光,原來不止於「名牌效應」的,只要有好演出,不論片中是雙男主角,或三男主角,都是會給觀眾 留意到的!不過這都局限於香港以外的評審,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名單在截稿前尚未揭曉,不過從以 往的案例,「爆冷」的機會是很微的,故「名牌效應」大有可能再造就梁朝偉奪寶座!可能香港的評 審團,也需重新檢討一次其評審制度,否則也很難打破這「名牌制度」。吳鎮宇、劉青雲、黎明、張 學友、方中信都在香港以外的電影頒獎禮先後得過影帝寶座,而五人在圈中也不是「交遊廣闊」的那 種,這也可能成了五人未能在港得獎的致命箱,這種賣人情的「名牌遊戲」何時才會結束?看來還需 要一場維時不短的革命...

晨曦